粤湘千里“警”缘一线牵,一份档案背后的为民情怀
2025-09-25 18:21:5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王辉 | 作者:宋薇 | 点击量:7819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 宋薇

一面锦旗,从广东湛江送到张家界市永定派出所,跨越上千公里,见证了一段民警为群众解决历史档案难题的暖心故事。

近日,广东湛江的吴女士委托家属将一面写有“排忧解难 情系百姓”的锦旗专程送到永定派出所,感谢户籍民辅警连日来多方奔走,为她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退休工龄证明问题。

退休审批卡壳,一份跨越三十载的证明

吴女士原为永定区尹家溪镇官坪居委会人,据其向民警陈述,她于1993年将户籍迁入永定区永定街道,后于1996年以随军家属身份迁往广东湛江。目前,她正在办理退休手续,当地人社局需要她提供当年的城镇户口迁移证明,作为工龄认定的关键佐证材料。

根据现行政策,在某些特定情况下,如个人身份信息存疑、社保缴费记录不清等,退休审批可能会要求提供户籍底册作为辅助证明材料。如果无法找到这份证明材料,吴女士的工龄计算和退休金待遇将受到影响。

历史档案难寻,民警承诺“服务不缺位”

户籍室民辅警了解情况后,当即在派出所户籍档案室翻找搜寻,却未能找到吴女士1992年及周边年份的迁入证明。后通过咨询公安前辈知晓,由于1995年以前的农村户口底册由各乡、镇管理,派出所并无纸质存根。面对这一难题,民警郑前向吴女士郑重承诺:“档案缺位,但服务不缺位”。随即启动“延伸查档”机制,决定前往区财政局、区档案馆等地继续查找。

多方奔走查找,翻遍票据

第二天,郑前早早就来到区财政局档案室,在工作人员配合下,调取1991-1993年户口迁移收费票据和凭证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翻阅,仍未发现吴女士的姓名。“当时心里一沉,但想到群众正等着办退休,只能继续挖掘其他线索。”郑前回忆道。

档案馆发现同步迁移政策,粮票成突破口

在区财政局寻找未果后,郑前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区档案馆。档案馆负责人提示,上世纪90年代初,户口迁移与粮油关系迁移是同步办理的,建议查阅粮票信息。这一关键线索让郑前重燃希望。她立即调阅1991年至1993年粮票档案,经过近2个小时的逐页比对,终于在1993年的存档中发现了吴女士粮食供应转移证。这份粮食供应转移证与户口迁移逻辑完全一致,确认了吴女士实际是在1993年底迁户到永定区永定街道的。“真没想到,为了一张证明,让你们到处奔波。”拿到证明后,吴女士感动地说。

为民服务永不止步,小窗口展现大情怀

事后,吴女士在广东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,委托亲属专程送至永定派出所以表感谢。这面跨越千里的锦旗,既是对高效服务的即时赞誉,更彰显了永定派出所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初心与担当。

在永定派出所,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。户籍窗口作为基层公安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,每天都在用专业、耐心和创新解决着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。

服务创新,让数据奔跑、让群众省心

面对群众日益多样的需求,永定派出所户籍室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。针对群众“上班没空办、下班没处办”这一现实难题,通过深化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服务,积极推行“线上办结”“急事专办”及“延时服务”等一系列举措,旨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与群众满意度。

​随着科技发展,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成为户籍服务的新趋势。永定派出所积极落实“省内通办”便民服务,实现部分户籍业务“就近办”、“全区通办”,有效打破地域限制。自今年年初以来,永定派出所户籍室已办理各类户籍业务5000余份,线上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552份,受理居民身份证办理1412张。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凝聚着户籍民辅警的辛勤付出,也体现了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服务效能提升。

“群众的一句‘谢谢’,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。服务没有终点,我们永远在路上!”户籍室民警的话语朴素而坚定。

方寸窗口,万千情怀。永定派出所户籍室这座警民“连心桥”,正以尘封档案的历史厚度、云端数据的现代效率、群众笑容的温暖底色,共同诠释了新时代户籍服务的温度、厚度与深度。

责编:王辉

一审:曾金春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